当前位置: 首页 > 观澜资讯 > 文旅艺术
  文旅艺术
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和声 侗族大歌《侗·听》惊艳2025年世界民族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5-07-14 08:14:46阅读:

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6月26日,2025年世界民族电影节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收官。由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大禹传媒出品的中国原生态音乐侗族大歌《侗·听》MV在音乐电影竞赛单元脱颖而出,取得了组委会评委一致高度好评,并获得最高奖项。

  “饭养身 歌养心”,这是中国侗族人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民间谚语。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侗族人的特殊音乐形态,2025年曾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配乐,随影片跻身世界票房榜第五位而为更多人所知。在让影坛眼前一亮后,侗族大歌此次在世界民族艺术领域再度惊艳世界。

  《侗·听》的出品人黄慈是资深导演、制片人、音乐人,从事电视媒体工作30多年,担任新疆克拉玛依电视台栏目制片人及导演,由其担任总导演的作品《油城诗画》、电视纪录片《特别军种》等,曾荣获各类奖项。多年前,黄慈接触到侗族大歌后,久久难忘,终于在2025年夙愿得偿,走入贵州榕江侗寨采风,并记录制作了中国几千年传承的侗族艺术。

  《侗·听》由“风雨桥组合”与“舞乐蝉歌”联袂演绎。前者以醇厚唱腔传递大歌古韵,后者凭借创新融合赋予作品活力。两大组合将传统与现代巧妙交融,以精湛技艺呈现一场充满民族魅力的听觉盛宴,让侗族千年文化底蕴焕发时代光彩。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这是侗族大歌的原生态性。为了体现这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开拍前期,出品人和摄制组团队就坚持一个原则:让音乐生长在生命中,而不是从中采撷。黄慈表示,侗族大歌融合在侗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侗族人从出生到离开人间,在每一天、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歌声都是生长在、维系在他们生命之中的。因此,不能为了拍侗族大歌而把它单独从生活中“拎出来”,必须先要抓住生活,再去捕捉生活中的生命之歌。“我们不是去拍侗族大歌,而是去拍侗族人的生命闪光点,用这些闪光点串联起侗族的生命线,用这些生命线带出侗族人血液里的音乐。”黄慈说。

  《侗·听》承袭侗族大歌《蝉之歌》的声韵精髓,以清越灵动的旋律摹绘自然,倾诉幽微心绪。其旋律中的自然灵性与人文情怀,恰似侗寨鼓楼飞檐下的袅袅余音,勾勒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图腾。

  在得悉《侗·听》在世界民族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后的几天中,中国贵州榕江县不幸发生30年未有的特大洪灾。参与本片拍摄、创作演唱的主创、歌者都第一时间投身抗灾救援,与全国人民一道成为榕江坚实的后盾。这种不屈不挠的勇敢和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也是民族音乐《侗·听》作品创作的初心。

来源:

文旅中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签约合作: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名牌高端访谈栏目 运营机构:律政通(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新华社《中国名牌》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50002
新华社《中国名牌》期刊许可:京期出证字第989号 国内刊号:CN11-3191/F

京ICP备1902256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