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子伸腿阻拦高铁关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刺痛了公众的神经。视频中,一名女子在高铁即将发车之际,为等待迟到的同伴,竟用腿死死卡住车门,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焦急,任由车门反复开合,试图阻止列车正常运行。这短短几分钟的任性,却险些酿成大祸,也让我们再次审视规则与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守护”同伴不是公然挑衅规则的借口,遵守规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铁路每天发送数百万的旅客,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经过周密计算得出来的,每一趟列车的准时发车和到达,都关乎整个铁路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女子用腿扒车门,看似是为了同伴好,实则是将个人需求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网上少量对此种行为的支持,是对破话规则的容忍,如果这都被原谅,只会让更多人产生侥幸心理,后果不堪设想。所幸,该女子已被铁路公关机关行政拘留,彰显了法律对破坏规则的零容忍态度。
当前,网络上一些自媒体抨击铁路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缺乏人性化举措,认为应该停留几分钟等迟到的几个人,有些网友认为验票口应该将停止验票时间从五分钟延长到十分钟。这些想法是一些网民对铁路运行情况存在一定的误解或缺乏足够的了解。中国高铁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从奋起直追到名列前茅的壮举,除了铁路部门精心钻研外,还有亿万旅客对规则秩序的尊重和履行。如果一次次的为一些个人利益或需求而不断打破规则,那么每次受影响的将是数以百计甚至万计的旅客。至于停止验票时间,虽然大部分车站是五分钟,但是一些车站是3分钟、7分钟等,主要根据不同车站的人流量和列车数等测算出来的,是维护公众利益的最优解。
面对规则失守的困境,单一惩戒已显乏力,破解困局需要构建制度与文化双螺旋。在法治层面,应加快相关法律的修订,将“黑名单”制度与征信体系深度捆绑,提高违法成本;在技术层面,可利用智能识别系统、站台阻拦索等软硬件设备,对危险行为实施超前预防、即时制止;在培育公民遵守规矩层面,做好宣传引导,增加曝光率,扭转部分群体将公共空间视为私域领地的错误观念。
从古代的“画地为牢”到当今井然有序的智能交通体系,中华文明的进阶始终以规则为基石。当我们乘坐列车穿梭在城市之间,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流动的文明坐标。阻门女子的腿不是卡在高铁的门缝中,而是踏在文明进步的阶梯上。
作者:朱明飞